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白酒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一) 白酒产业是质量我国重要产业

白酒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一) 白酒产业是质量我国重要产业

2025-05-09 23:40:51 [百科] 来源:悦享云坊

白酒为中国特有的白酒传统酒种,白酒产业是质量我国重要产业,2015年全国1563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总产量1312.8万kL,安全累计销售收入5558.9亿元。风险分析防范白酒质量安全问题,白酒不仅影响人民身体健康,质量而且影响产业的安全发展。通常基于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的风险分析防范风险分析被看作保障食品安全最有效的途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监督抽检不合格酒类的白酒数据,主要抽检项目包括微生物、质量生物毒素、安全铅等重金属、风险分析防范二氧化硫、白酒甲醇、质量氰化物等污染物、安全食品添加剂及酒精度等40个指标。不合格项目包括β-苯乙醇、氨基酸态氮、非糖固形物、固形物、酒精度、铅、氰化物、糖精钠、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和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等。借助监督抽检的数据,构建模型进行风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风险评估,有助于探明白酒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规律。

白酒可能发生什么风险,抽检项目应该包含什么指标,目前白酒风险状况如何,风险应该如何防范,是白酒质量安全研究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原料、生产酿造、贮存包装整个供给链分析质量安全风险点,分析风险成因、触发几率、相互对应关系,井提出相应的预防和预警措施。

一、中国白酒质量安全指标分析

白酒行业本身酿造工序复杂、工艺流程繁琐、产品标准多样。白酒国家标准主要为六类:基础标准(GB/T10346等)、产品标准(GB/T10781.2等)、卫生标准(GB2757等)、试验方法标准和相关规范(GB/T5009.48等)、原辅及包装材料标准(GB1350等)、地理标志产品及地方标准(GB/T18356等)。

风险点主要体现在酿造原料宿存的有害物质、酿造过程中产生的发酵副产物、接触材料的外源性污染和食品添加剂这4个部分中。

1、原料宿存风险点

(1)农药残留问题

农药在酿酒原料中的沉淀和迁移,最终会进入酒体引起质量风险。鉴于农药本身带有的富集和高毒性,严格控制农药的残存量是关键。在GB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明确了387种农药3650项最大残留限量值,其中有229种农药涉及到酿酒常用的谷物,部分常见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见表1。

a1

(2)真菌毒素污染

真菌毒素即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次级有毒代谢产物,目前确定了350种真菌产生的超过300种的真菌毒素。真菌毒素为内源性风险,污染环节遍布整个加工生产流程,会因排查不及时而沉淀、迁徙和富集。GB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对真菌毒素作了限量要求,酿酒谷物中部分真菌毒素限量指标见表2。


a2

(3)原料的其他问题

其他内源性污染,主要来自作物生长环境及谷物运输、仓储过程中消极可变因素影响。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告》,土壤污染物总超标率16.1%,主要污染物为镉、汞、砷、铜、铅、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等。目前GB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酿酒谷物中各污染物的限量指标做了明确规定和说明。另外,除了土壤污染物外,酿酒水体污染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2、生产过程有害发酵副产物

(1)杂醇油

杂醇油来源于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对糖类和氨基酸的代谢衍生,过量摄入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因成品白酒中杂醇油含量长期低于国家最低限值,且少量杂醇所呈现的果类芳香有利于白酒的感官品质,故GB2758—1981《发酵酒卫生标准》第二号修改单中取消了对杂醇油的限量要求。

(2)甲醇

甲醇产生于酿制发酵过程中原辅料所含果胶质的水解,按正常生产流程进入酒体的含量非常少。但若生产过程中采用果胶含量过多的薯类原料或不法生产用工业酒精勾兑时,会导致甲醛超标。过量的甲醇摄入会给人体造成巨大安全隐患。GB2757—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规定酒体中甲醇限量为0.6g/L。

(3)氰化物

氰化物主要为氢氰酸,产生于木薯为酿酒原料的氰糖苷水解。氰化物属于高毒性物质,GB2757—2012规定酒体中氰化物限量为8.0mg/L。

(4)氨基甲酸乙酯

氨基甲酸乙酯是发酵食品生产、贮存过程中的代谢污染物,对人体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作用。Q/SLJ0001S—2012《白酒原酒》中规定氨基甲酸乙酯的限量为0.4mg/L。

(5)醛类

醛类是白酒重要的风味物质,通常为甲醛、乙醛等。醛类物质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严重影响。乙醛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易成瘾。考虑到对白酒类香气的保持,无法完全控制醛类物质含量,目前我国仅对特级伏特加和特级食用酒精中醛类有限量要求,分别为4mg/L和1mg/L。

(6)生物胺

生物胺是发酵食品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有机化合物,由氨基酸脱羧或醛酮后氨基化而来。过量的生物胺摄入会引起头疼、血压异常、呼吸紊乱等不良反应,而其中的腐胺和尸胺能和亚硝酸盐反应生成致癌物。生物胺含量较高的是葡萄酒、米酒、黄酒等发酵酒类。白酒中生物胺含量区间为1.0~2.5mg/L,远低于国际上对其他酒类的标准。

3、外源性风险点

酒体外界接触材料的安全性亦是风险控制非常重要的一环,包括运输、贮存、包装等环节,生产工具、管道、储罐、包装物中有毒有害物质都能成为外源性风险点触发的因素。其中比较突出的两类问题为塑化剂和重金属污染。

(1)塑化剂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半挥发特性,可从原料中随蒸馏迁移至酒体,最后进入人体并影响正常激素分泌导致生殖和发育问题。酿造过程中酒体与含邻苯二甲酸酯类制品接触,会导致塑化污染。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专项报告中指出白酒中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酯含量分别应低于5mg/kg和1mg/kg。

(2)重金属污染

外源性重金属污染,多指对人体高危的重金属(铅、镉、汞、砷、铜等)在蒸酒、勾兑过程中通过蒸酒器具、输酒管路、贮酒容器与酒体接触造成的污染,GB2762—2012对酿酒作物中污染物的限量指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加强了铅的限量要求(限量值为0.5mg/kg)。

4、添加剂

白酒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甜味剂、食品用香料、营养强化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等。其中甜蜜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制药业、农业等领域,过多食用甜蜜素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氰化物乙酰磺胺酸钾真菌毒素

(责任编辑:热点)

    推荐文章
    • 全国先进工作者王帅 :躬耕杏坛三十载 甘做教育燃灯者

      全国先进工作者王帅 :躬耕杏坛三十载 甘做教育燃灯者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片丹心写春秋。从教三十余载的他,以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对学生的深切关怀和对教育创新的不懈追求,在基础教育领域书写了令人瞩目的篇章,他就是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灵璧一中党委书 ...[详细]
    • 北京全力保障冬(残)奥会市场秩序

      北京全力保障冬(残)奥会市场秩序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贾珺)记者11月29日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法律事务部与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近日签署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监管执法合作备忘录》, ...[详细]
    • 吉林和龙:强化煤炭产品质量监管

      吉林和龙:强化煤炭产品质量监管中国消费者报长春讯窦金仓记者李洪涛)12月2日,记者从吉林省和龙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为强化和龙市煤炭产品质量监管,净化煤炭市场经营秩序,打赢“蓝天保卫战”,根据年度煤炭抽检计划, ...[详细]
    • 南京江北新区加大监管力度守护居民用电安全

      南京江北新区加大监管力度守护居民用电安全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华玉锋 记者薛庆元)冬季是电器取暖设备导致火灾的高发期,随着气温走低,取暖电器开始走俏市场。为净化室内取暖电器市场环境,让广大消费者买到合格、安全的取暖设备,近日,南京市江北新区市场 ...[详细]
    • 明确了!提前发工资!还有人或将多笔钱→

      明确了!提前发工资!还有人或将多笔钱→“五一”假期马上就要到了小伙伴们请注意你的工资可能会提前发哦~这些人可提前发工资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工作日支付。 ...[详细]
    •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风险提示:汽车空调滤清器应每年更换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风险提示:汽车空调滤清器应每年更换中国消费者报成都讯记者刘铭)汽车空调滤清器作为汽车上唯一的空气过滤装置,当大气污染指数高或者新车存在异味时,消费者首先会想到汽车空调滤清器是否能够发挥其宣传的效果。为进一步掌握汽车空调滤清器产品可能存 ...[详细]
    • 海南开展广告监管领域“护苗助老”整治行动 查处案件27件

      海南开展广告监管领域“护苗助老”整治行动 查处案件27件中国消费者报海口讯记者黄劼)记者近日获悉,今年4月以来,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开展“守护夕阳红”“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医疗美容”等广 ...[详细]
    • 福建连江开展安全用药科普宣传活动

      福建连江开展安全用药科普宣传活动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11月4日下午,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市场监管局以“安全用药 坚守初心”为主题,举行“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连江福宜春医药公司 ...[详细]
    • 新场景 新体验 新活力_

      新场景 新体验 新活力_参加一场充满古韵的中式婚礼,体验一回激情四溢的音乐节,走在大街小巷,商家的促销活动使人耳目一新……“五一”假期同样是一场盛大的消费嘉年华。记者走访观 ...[详细]
    • 广西集中销毁4522只报废和翻新气瓶

      广西集中销毁4522只报废和翻新气瓶中国消费者报南宁讯记者 顾艳伟)11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全区14个市同步举行深化查办“黑气瓶”铁拳行动暨集中销毁“非法气瓶”专项行动启 ...[详细]
    热点阅读